体教融合:夯实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之基

发布时间:2021-01-13 15:41 阅读次数: 作者:黄荣静 来源:中国体育报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青少年成长为脉络,采取跨部门、跨领域、跨视角的方式,制定符合青少年身心生长发育、教育认知、社会融合和家庭生活等规律的体育参与体系。《意见》着力于发挥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的身心统一、知行合一的联动效益,为全体青少年提供参与体育运动、培养身体素养的有效方案,补齐教育领域的体育短板;同时,为有潜质、有天赋的青少年提供参与运动训练的契机,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运动队、各级各类体校、高等院校联办等方式构建开放式、竞争式、合作式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体系,将三级训练体系转变为网状合作体系,补齐体育领域的教育短板,实现体育与教育等理念、目标、资源、举措融合,以一体化的体系构建现代青少年体育治理体系,夯实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之基。

竞技体育:精英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

长期以来,依托于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的三级训练网支撑起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且已形成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互为补充的青少年体育组织体系。但随着经济生活、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以金牌为唯一目标的传统培养理念与青少年体育多元化需求形成明显对比,构建适应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意见》围绕普通学校、各级各类体校和社会体育组织提出了改革举措,一是以复合型团队、综合性训练中心的方式促进各级各类体校提档升级。实质上,培养规模并不一定是人才效应的制胜法宝,要以重点项目、区域、人群的体校布局,实施精准选材、训练、竞赛和管理策略,将优质资源配置于可塑之才,彰显举国体制拓展青少年运动员成长空间的制度优势。同时,各级各类体校要以体育场馆、教练员、竞赛等资源与普通学校、社会体育组织合作,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成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一是以在不同学段创建高水平运动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精英后备人才提供学校优质文化学习资源是体教融合的关键所在,同时,不同学段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将彰显校园体育精英、传播体育正能量。当前,小学以发现体育苗子、初高中以业余训练以及高校与省市、国家队合办等方式创建高水平运动队,实现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相兼顾,以全面发展的视角培养体育特长生且逐渐改变对其片面认知。

群众体育:大众身体素养的基础工程

在青少年时期,将体育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以激发动机、树立信心、提高身体能力、培育运动认知和为生活而参与体育锻炼的理念塑造身体素养,使其终生受益且产生代际传递的积极效应。《意见》以充分挖掘教育和体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和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满足多元化需求且促进其健康发展。一是多样化体育教育满足多元化需求。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体教融合的政策引领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办选拔性体育冬夏令营、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构建四级联赛体系等等,以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满足不同体育兴趣爱好和体育参与诉求青少年的需求,将青少年闲暇时光注入体育的元素、青春的活力,让人人参与体育的社会向善之风在校园内外延伸。同时,在遵循体育教学或训练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性特征,《意见》提出制定体育教师、教练员等在课外辅导和组织竞赛活动中的课时和工作量计算等补贴政策,以合理配置师资资源,破解了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激发了体育师资的能动性。二是高质量体育教育促进健康发展。体教融合政策撬动体育和教育系统、社会资本领域的场馆、师资、组织、活动等支持青少年参与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活动,构建以兴趣主导、技能提高、竞技比拼、精英选拔为体系的参与体系,使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刺激身体机能、磨练心智,倡导以比拼技艺的理念彰显体育的竞技之美,如《意见》提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运动水平等级体系,旨在用进取主义精神。同时,体育、教育等多部门以体育赛事、技能活动、文化交流等为平台,促进青少年周期性、渐进性提高水平,摒弃“唯锦标主义”的狭隘体育价值,为青少年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育。

体育产业: 体育消费经济的健康投资

体教融合是在青少年教育全阶段注入体育促进健康发展的理念和开展一系列干预计划,且满足社会、家庭等对青少年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体育参与等多元化的体育健康投资需求。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分析,青少年更是作为引领体育消费经济的时代主流和主力人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消费经济将发挥市场优势。一是以市场多元化服务方式满足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服务需求。《意见》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可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将在政府扶持、监管和服务的体系下,以特色体育产品服务青少年体育活动之中。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大力提倡购买服务方式撬动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多类型组织机构承办,以此达到培育组织和构建体系的效果。二是发挥产业创新理念,提高社会和市场的服务能力。体教融合的任务清单需要市场力量积极参与,尤其是在政府放管服的背景下,发挥市场创新理念补足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的需求。我国具有庞大的体育迷,且青少年群体占绝大多数,如户外运动的青年驴友、身体雕刻的塑形群体、网络直播的体育粉丝等。要以体教融合为政策机遇,以市场主体打造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参与形式,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将青少年体育赛事与网络服务高度融合,以体育为载体给青少年日常生活注入青年、健康、活力、时尚的元素,构建融合健康、文化、旅游、互联网等一体化的体育消费经济。

体育文化:建构健康生活的传承纽带

文化根植于青少年人群之中是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长期以来,“学习不好就去练体育”“重体轻文”的理念分别在教育和体育领域影响至深,与“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相差甚远。体教融合要从认知层面改变社会各界、家长及青少年对体育价值的认知,及对完整教育体系的认可,发挥青少年传承超越精神和全面发展的体育价值观的纽带,建构健康生活的体育文化。一是超越精神。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周期价值的释放和延续,也更能发挥体育之“育”的功能。体教融合构建人人都可参与的校园体育赛事、具有黏滞性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常态化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旨在以开展多元化体育与教育、娱乐、文化和家庭生活相融合的健康促进体系,使持续性、多元化、科学化的青少年活动能够激发青少年身心统一、积极向善,将超越精神延续到文化学习、人生奋斗之中。二是全面发展。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包括在青少年生长激素分泌、身体运动器官发育、提高大脑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相互促进的关联效应。也就是说,体育和教育等部门都要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青少年体育技能普及,还是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都应兼顾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使其在体育活动中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为社会主义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转自1月12日《中国体育报》07版)